目录
圣地文化研究
延安革命旧址保护与延安精神传承樊国曌;常改香;翟静;1-4
对长征会师后红军人数的再考证王一美;5-8理论研究
在自主型员工队伍建设中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马良;9-11+25
农村留守儿童人格消极特点原因探析王化丽;12-15
新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网络舆论表达的特点及心理机制郁涛;16-18
“套路贷”刑法规制的回应与展望李岳;19-22
医疗档案信息管理现状与发展路径探析刘思洋;23-25高等教育
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问题和培养路径的研究徐海涛;26-28
革命文化在地方高校《形势与政策》的应用价值探析——以安徽金寨红色文化为例高晓妹;路洋;周晓伟;29-31
解读中国古代书院德育环境及对当代高校德育的启示王修文;32-34
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“学生网络社区”建设的思考金泰来;张怀真;35-37+63
试析新媒体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薛强;38-40
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走读研学活动的思考——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“走读千岛”社会实践为例余娜娜;41-43
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张小卫;邵雨;44-46
知沟理论视角下运动APP在大学生群体的用户现状和推广研究吴地;47-50
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、专业化建设体制机制探究於天;51-53
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符臣敏;54-56
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与大学生社会化研究马晖;57-59
高职学生类别特征聚类分析与因素探究——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霍磊;李克石;刘阳;李鹏;宋溪玺;郑倩;杜强;60-63教学研究
新时代高职思政教师讲好思政课的理性思考张晓林;张中世;孟琦;64-66
思政课教学“因事而化、因时而进、因势而新”的哲学思考刘英凤;67-70
延安精神对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启示——以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课为例邹燕;任瑞;71-73
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学分互认、课程衔接与学历对接研究王晓方;翁曼萍;74-76
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案例教学法问题分析张淑媛;77-79
本科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——以西部部分高校为例赵媛;80-82
高职酒店管理专业“工学交替”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问建军;汶录凤;赵辉;王晓娟;83-85+89
论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卜岩;86-89
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——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任小萍;90-92
积极培育财会专业办学特色努力打造品牌专业宋箫兰;刘星;93-94文化艺术
传承与嬗变:陕北民歌中的饮食文化研究刘璐;95-98
华裔美国女性的声音——从女性的角度看伍慧明的《骨》中母亲的鸽骨肖芳;99-101理工实践
分析模拟软件在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何伟;102-104
延安气田宜川区域防漏堵漏技术研究与应用王振;唐克军;马晓龙;胡伟;105-108
征稿启事2
声明109